梵宮敕建梁朝,
推甫里禪林第一。
羅漢溯源惠之,
為江南佛像無雙。
——元·趙孟頫
?。ǜ锛词钱f直的古稱)
甪直保圣寺,建于南朝梁天監二年(公元503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最盛時,殿宇五千,僧侶千人,及至明代成化年間,寺內仍有200多間建筑,保持了一流寺廟的格局。
一千多年來,保圣寺一直是古鎮中最瑰麗、最人文的風景之一。
△ 門前明朝石頭獅
初夏時節
獨步清幽肅穆的保圣寺
慢品
古色古香的人文歷史
細賞
寺內綠意盎然的風景……
寺內尋“寶”,禪靜幽遠
Ancient Temple
令人驚嘆的是,保圣寺內諸多古跡隨著歷史更迭,展現的人文底蘊也是不同的,譬如保圣寺山門是清乾隆二十六年所建,寺內四面石造像乃六朝時鐫刻,塑壁羅漢是唐宋時期的,幡桿夾石是北宋遺存的,大鐵鐘是明末清初的……一步一步走來,讓人贊嘆不已。
天王殿
寺內的天王殿,是明代崇禎年間重修保圣寺時,在宋代的殿址上重建的。殿宇的斗拱,系“四鋪作插昂”造,坐斗四角刻海棠曲線,昂下施華頭子……遠遠望去,天王殿翼角起翹,立腳飛檐,無不流露著江南佛殿式風格。
如今天王殿氣宇軒昂,來到此處,只覺古樸清靜,令人心中禪意陣陣。
百年枸杞
在園內,我們可遇見根深葉茂的“百年枸杞”,穿石裂云,景象生動而有趣。
浸潤著江南氣息的百年枸杞樹,實屬稀奇之物,垂于太湖石峰頂,枝干蒼勁有力,更吸引人的是它那四季之景:初春銀枝隱翠,盛夏紫花爭艷,深秋紅果漫冠,寒冬蒼藤抱石。
若是有人前來寫生,將這四季成趣的景色畫下,裱于室內,定能讓人感覺韻致橫生。
幡桿夾石
保圣寺的旗桿石為北宋遺物,乃武康巖石。舊時,夾石之間會高豎10余米的幡桿,用來懸掛幡旗燈籠。
每逢初一十五,白日里,幡旗招展,入夜后便懸掛燈籠,燈火明亮,引導著諸多善男信女前來古寺祈愿。
唐幢宋礎
青石經幢全稱“尊勝陀羅尼經咒石幢”,乃佛教石刻的一種。保圣寺的經幢是唐大中八年建。如今細細觀摩,可見經幢柱上刻著尊勝陀羅尼經文、善薩、飛天等圖案,透著濃郁的盛唐之風。
而我們于寺內遇見的柱礎均為宋代柱礎,是保圣寺原大殿遺物,紋飾有剔地起突的“鋪地蓮花、 寶裝蓮花”和壓地隱起的“童子牡丹”,細細鑒賞,可見其雕刻細膩,保存之完整,造型優美,乃石刻藝術珍品、華夏之瑰寶。
△ 紋飾
大鐵鐘
說到鐵鐘,耳朵總會響起那陣陣的清心聲響。鐵鐘對一座佛寺而言,既是佛寺的鎮山之寶,也是佛寺的歷史見證。
保圣寺的這一座寺鐘,鑄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走進觀覽,還可見鐘上銘文有“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等吉言,文化意蘊豐富而深厚。
塑壁羅漢
千年古剎,寺內古物館里的塑壁羅漢聞名遐邇,終年吸引五湖四海的游客前來一睹“芳容”。
△ 古物館
“道子畫,惠之塑,奪得僧繇神筆路”
塑壁羅漢相傳是唐代“塑圣”楊惠之的作品。如今,進入館內,可見塑壁羅漢姿態各異,神情逼真,遠觀參差立體,栩栩如生,變幻無盡,宛如仙境。
“衣褶座褥輕柔欲動,肌肉從衣服里露出來,骨骼從肌肉里表現出來!逼真如斯,佩服佩服!”
陸龜蒙墓
甫里先生(陸龜蒙)關注民生,他的詩文皆是上品之作。有關陸龜蒙的民間傳說枚不勝數,譬如那一道甫里鴨羹,如今雖品味不到,卻可移步至斗鴨池、清風亭等處,據說陸詩人常在這里吟詩作對、斗鴨取樂,在此處游玩,頓生穿越時空之感……
△ 池亭宛然,睡蓮正盛放
陸龜蒙(公元830—881年):
晚唐詩人,字魯望,號甫里先生,隱居甪直,一邊賦詩撰文,一邊從事農業,著有《甫里先生集》、《耒耜經》、散文《野廟碑》等。
唐廣明年間貧病而逝,立碑“唐賢甫里先生之墓”,墓前在“斗鴨池”上建有“清風亭”。近年來,政府撥款重建“清風亭、斗鴨池”,墓前尚存兩具約3米長的石槽,相傳為陸龜蒙飼鴨遺物。
△ 甫里先生(陸龜蒙)塑像
千年銀杏
初夏時節,佇立于清風亭邊的三株千年銀杏,蓬勃生長,枝繁葉茂,蒼翠茂盛,惹人注目。
若是深秋時候來此,也許你會遇到不一樣的古銀杏風情?
保圣寺
已陪伴夢里水鄉甪直走過千年
其中
一草一木都似有幾分佛心
1961年,保圣寺羅漢塑像被列入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名單。
歲月的清輝,那些遠去的年華,依然可覓得當年遺落的蹤影,半壁山巖起伏,穿越千年與你相逢,獨有魅力,永存記憶,千年禪意的透徹,唐式的寫意風格,帶著幾許江南柔情。
在燦爛明媚的夏日,探尋這座千年古寺的歲月痕跡,感受甪直古鎮帶給你的歷史回聲。
責編:來希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