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園林與現代設計的碰撞——蘇州
對于蘇州,遲遲沒有下筆寫。這個我生活了四年的城市,對于它,我復雜的情緒很多。
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現代的,更是融會貫通的。
這是一座浸淫在江南風雨中6000多年的小城,而我對她的印象,從蘇州的公交車開始。
出了高鐵站,出門往右走,搭上快線X號,是去往學校的路。
蘇州的路很平很寬,但是蘇州的公交車司機不太平。
蘇州的公交車總是快的,總是搖搖晃晃的,總是急剎車的,好像要甩出去。我原本以為江南城市總是慢吞的,但是蘇州公交車見我第一面就給我提了個醒兒,好讓我做好準備去面對后面更多的驚喜亦或者是驚訝!
蘇州是古老的 古老在它的老園林多
學校附近就是上方山,曾經剛來的時候,覺得“上方山”三個字特別繞口,也曾覺得這座山平平無奇。
后來有一年春天,學生活動要去上方山做志愿者,我們幾個算是第一次正式跟上方山打了個照面。
不去不知道,去了才發現里面其實很美,美得讓人驚訝。
春天,是櫻花的季節,好多人不遠萬里去武漢和無錫的黿頭渚賞櫻,其實上方山也能看到?,F代人不懂得欣賞,但是古人倒是很明白。
那兒有個“乾隆御道”,是當時為了迎接乾隆皇帝建的御道。
整個御道長1000米,10米左右就有個圖案,圖案的種類也特別多,有麒麟有古字等等。
乾隆尤愛上方山的櫻花,還在這兒建了個行宮,六下江南必來此。
春天,來一趟蘇州上方山,感受一下夢中的“花吹雪”。
再說遠一點的園林 我偏愛留園和獅子林
在蘇州閶門外留園路338號,始建于明代的中國古典園林——留園。
我愛它是因為它的秋。
在留園的秋天是金黃色的??梢哉f是“滿園盡帶黃金甲”。大二的一次園林選修課需要我們去蘇州的園林里面采風拍照,也是那次讓我看到了留園的美。
留園內建筑精巧,奇山異石很多,是中國大型古典私家園林。主要的建筑風格也是清代的建筑風格,有人這樣贊揚他——“不出城郭而獲山林之趣”。
留園之最屬冠云峰,是太湖石的一種,相傳這塊奇石還是宋末年花石綱中的遺物。而冠云樓則是專為觀冠云峰而設,該樓曾名“云滿峰頭月滿天樓”,樓下則名“仙苑停云”。冠云亭也是專門為了觀峰而造,亭為六角攢尖,頂部飾有如意桔子。
一整個古色古香。
獅子林,坐落在蘇州城內東北部。
曾經第一眼去看的時候就覺得這個獅子林,名雖然起得生猛,其實里面還是有點禪意的。
后來了解了它的建造歷史之后也明白了其中的禪意從何而來了。
獅子林是在元朝至正二年開始建的,當時的高僧天如禪師去蘇州講授經書,受到弟子們的愛戴,于是天如禪師的弟子們花錢為天如禪師買地來建禪林,并取名”獅子林寺“。后來又改名為“普提正宗寺廟”和“圣恩寺”。到元朝末年,天如禪師的弟子紛紛買屋結地,又因林中怪石多似獅子,天如禪師得法于獅子巖,所以為紀念他因而得名獅子林。乾隆初年,這個地方卻變成了私人財產,與寺殿隔絕。直到萬歷十七年,一位和尚化緣于長安,重新修建了獅子林,使其再現當年興旺景象。
這樣一看,獅子林確實和佛法緣分不淺。難怪有著陣陣禪意。
來到獅子林,感受最深的就是像一個迷宮。
園內的假山特別多,環繞曲折,中間還有長廊環繞,其中又有樓臺隱現,仿佛就在走迷陣。
說起假山就不得不提,獅子林里擁有國內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有美譽“假山王國”。
長廊的墻壁中還嵌有宋代四大名家蘇軾、米芾、黃庭堅、蔡襄的書法碑及南宋文天祥《梅花詩》的碑刻作品。
而蘇州又是現代的
坐落在蘇州老城區的現代品,當屬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現代主義最后一位建筑大師”貝聿銘送給家鄉的禮物。
整個博物館可以說是悠久歷史文化和現代設計的完美結合,也因此為中國留下了一個可傳世的經典園林。
蘇州博物館的第一眼給人感覺是“不夠驚艷”,她不像其他博物館那樣有恢弘壯大的建筑,而是用江南水鄉的灰瓦白墻圍起來一圈。
灰瓦白墻,天生帶著素雅低調的氣質,而館內又有許多綠植,這樣看上去像是立體的、活著的潑墨山水畫。而房屋造型上,蘇博還借鑒了徽派建筑中常見的”馬頭墻“樣式。更加地具有江南氣息。
館內最妙的地方是蘇博的玻璃屋頂和玻璃下的遮光條。
當陽光照射下來,玻璃條遮擋住再到墻面和地面上,形成了非?,F代的幾何型紋路。試想,在一個古色古香的屋子看到現代幾何,這只有貝聿銘大師能想得到了。
逛蘇博,就能感覺到蘇州的古典文化和現代的設計在貝聿銘大師的手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以至于它坐落在蘇州老城區里,也絲毫不突兀。反而顯得格外獨特。
蘇州,一個真正把園林思想和現代建筑完美融合的城市。
也是在蘇州能讓人明白,園林思想是可以用現代技術延續的,它是平衡的是自然的,又或者說它不僅僅是園林思想,更是中國人一直以來的風格——講究平衡、自然。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