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周末時間帶上家人一起出來轉轉,自駕游到蘇州白馬澗龍池風景區,正如朋友推薦那般,景色不錯,重點是人也不多,更不用擔心停車和景點排隊問題。
白馬澗龍池風景區有“江南九寨”的美稱,不僅風景優美,更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梢宰匪莸?500年前,春秋戰國時乃吳王的養馬之地,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之處,如今尚有飲馬池、謝越嶺等遺址。由于劇烈的地殼運動形成嶺谷水澗,三山相擁,匯聚天地靈氣。
檢票進門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匹展翅起飛的白馬,這又代表著什么寓意呢?
01 白馬澗的由來
傳說太湖老龍王有個兒子因通身潔白而得名-小白龍,長的帥氣,又靈性可愛,自然人見人愛,龍王夫婦更是將它視作掌上明珠,百依百順,萬般溺愛。這樣的溺愛也造就了小白龍任性頑皮的性格,也因此而釀成大禍。
有一天,他外出游玩,盤旋在蘇州城區上空,見下面草茵樹綠,就想把它收到自家的疆界內,于是翻云吐霧,呼風喚雨,引來太湖水,要淹沒城區。幸好被觀音娘娘及時發現,揮動楊柳枝,把水統統退去,蘇州城才逃過一劫。
玉皇大帝大怒,老龍王為了保全兒子性命,答應小白龍去凡間當吳王闔閭的坐騎,替吳王效勞,以此贖罪。小白龍自知犯錯,不敢再任性,連夜潛到吳王的養馬場,附于吳王心愛的棗紅赤兔馬身上,變成了一匹戰馬。從此,吳王胯下的戰馬變得神勇非凡,馱著吳王打了一個又一個的勝仗。
在公元前496年,兩國在交界之地(今浙江嘉興)又擺開戰場,這也就是槜李之戰,越王勾踐想出了一個怪誕戰術,命300名死士自刎于陣前,趁吳軍遲疑之際,命后備部隊沖向敵軍,吳軍潰不成軍,越國取得大捷。吳王闔閭也在混亂中被砍傷了右足,陷入越軍重重包圍,這時他胯下那匹棗紅馬一聲長嘯,騰空而起,馱著吳王消失在敵方視野之外,回到了吳王的養馬場。
吳王闔閭雖被棗紅馬救下了一條性命,但因慘敗蒙羞,傷口又嚴重感染,又氣又羞,大叫一聲而亡。痛失主人的棗紅馬,仰天長嘶,全身的棗紅色褪去,變成了一匹白馬。
原來是小白龍因傷悼一代雄王,過于悲慟,露出了本相。后人被白龍與吳王的故事所感動,為了紀念這匹神馬,便將這個地方命名為"白馬澗"。
02 飲馬池的由來
相傳吳王帶領千軍萬馬攻打越國,行到此地,人困馬乏,赤兔馬低頭喝了一口山澗之水,頓時覺得渾身充滿了力氣(或許這個時候就是小白龍附身赤兔馬之時),揚起一馬蹄,踩在泥土上,留下了一個巨大的馬蹄印,形成一個馬蹄形的石池塘,就是飲馬池的遺址。
以后這里變成了吳王的養馬場,吳王的寶駒赤兔馬平日就放牧在這里。養馬場飼還養的數千匹戰馬,飲的是陽山、華山、支硎山流淌匯集于此的泉水,吃的是經甘泉滋潤的豐草,一匹匹膘肥體碩,行風馳電。
03 龍池的由來
就在吳王闔閭戰死后一年,天下大旱,陽山、華山、支硎山的泉流也枯竭了,眼看馬澗就將露出底來,小白龍打算另外尋找泉流,用新泉補充馬澗的蓄水。
小白龍請它父親太湖老龍王幫忙,老龍王找到一處泉眼,離馬澗不遠,但泉眼被堵住了。
原來鐵拐李駕云路過,酒癮發作,取酒葫蘆飲酒,塞子不慎掉落泉眼上,化作一塊頑石把泉眼堵死了,神仙的東西只有自己能收回,別的神仙動不得。
于是,聰明的小白龍變做頑童,趁鐵拐李睡覺時搶走了他的拐杖,鐵拐李驚醒過來,追趕小白龍。小白龍停在泉眼邊要求他把塞子拿掉,才還其拐杖。鐵拐李只好答應,堵石一除,泉水噴涌出來,源源不斷流向馬澗,從而有了現在的水秀青山。因與小白龍有關,后人便將此處叫做"龍池"。
后乾隆皇帝來到龍池時,也被這里的美景所吸引,在此留下御碑“明鏡漾云根”,大概意思就是說龍池的水非常干凈透徹,像一面鏡子,將藍天白云都能倒映出來。臥于青山之中,四季如一,始終碧水漣漣,波光粼粼,周圍青山環繞,水也綠,天也藍。
2002年,在龍池發現了“桃花水母”- 被生物學家發現具有5.5億年歷史的活化石,其被列為世界最高級別的“極危生物”,該發現使得龍池更具有人文價值。
04 十里木棧道
沿著龍池四周邊緣便是十里木棧道,可以通往在湖濱大道上看不見的龍池深處,似一條嵌入秀水青山中的絲帶,蜿蜒曲折入畫。今天天氣還不錯,沿著木棧道走了一圈,大概花了30分鐘左右,滿眼的秀麗景色,令人心曠神怡。
05 心遠樓的由來
登上這座3層的小樓,環顧四周,滿眼的青翠欲滴,綿綿不絕的風聲鳥鳴聲,頓覺整個人也很放空,隱于山林之中,平靜即心安。想起了陶淵明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身處凡塵,又有幾人卻能做到不為世間煩擾所絆,永保內心寧靜,超凡脫俗。
心遠樓原名“養心樓”,曾是吳越爭霸時期美女西施養病的地方,當時稱為養心樓。
西施,四大美女之一,春秋戰國時期出生于浙江諸暨苧蘿西村,因天生麗質,貌美絕世,遠近聞名。吳王夫差領兵打進越國,俘虜了越王勾踐,越王夫婦被押到吳國做奴隸。
后來吳王夫差放回了勾踐,勾踐回國以后,力圖報仇雪恨,采用范蠡所獻美人計,把西施送給了吳王夫差。
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憑借她傾國傾城之貌和高超的琴棋歌舞,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從此吳王日日沉迷酒色,不理朝政,最后落得眾叛親離,西施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作用。
西施精于繪畫,聽說越國要攻打吳國后,精心繪制了一張吳國國都蘇州的“城防圖”,可怎么送到遙遠的越國呢,西施想出了裝病的辦法,說自己有心痛的毛病,連吳王的御醫也治不好西施的病,西施說只有同村的施大夫才能治好她的病,吳王夫差便情人去請施大夫,而這位施大夫其實是西施的堂伯父,非常疼愛西施,西施說什么他都愿意去做。
施大夫向夫差報告病情說西施心痛是老毛病了,因思想過度造成的,聽百姓們說白馬澗景色秀麗,將西施送到哪里養病,他就在附近采藥,不出三月西施的病一定能治好,夫差二話不說命人在白馬澗建造養心樓給西施養病。
一天,施大夫采藥被巡邏的士兵誤會稱奸細暴打了一頓,夫差大怒,要治士兵的罪,西施建議給施大夫一張通行牌,一舉兩得,施大夫方便采藥,士兵們也沒有怨言。
過了一段日子,施大夫外出采藥,半夜才回來,西施病發不時喊痛,施大夫說采藥路途遙遠,他又年老體衰走得慢,才耽擱了娘娘的病。西施又建議夫差給施大夫配一匹駿馬,夫差讓人去置辦了一匹龍駒寶馬。
施大夫有了吳王夫差的通行令牌和龍駒寶馬,拿了西施所繪的“城防圖”,離開吳國,一路暢通無阻,三天后,越國大臣范蠡拿到“城防圖”后,揮師攻打吳國。
吳國滅亡以后,越王勾踐把白馬澗的養心樓改名為心遠樓,用來表揚西施身在敵國,心系故鄉的愛國之舉。
06 石屋養馬
說的是越王勾踐在被吳王夫差戰敗后,忍辱負重,甘愿做吳王的馬夫,為夫差養馬,這里的場景是對當時的歷史故事做了一些回顧,以及對家喻戶曉的臥薪嘗膽歷史典故的紀念。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一個吞字,很傳神的將勾踐的堅持和契而不舍的精神詮釋的淋漓盡致!
07 其他景致
這個景區算是一個4A等級,相對比較小眾化的景點,擁有美麗的自然風光,結合春秋時代的典故,以及后期的部分歷史故事,如千尺雪、壽星石,澗上草堂及洗心泉等,做到人文與自然相結合,歷史與現代相結合,在欣賞景致的時候不寂寞,便不會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了。
我們是早上10點進入景點,下午1點半出來的,基本上把內部項目都看了,除了山頂沒有爬上,整體感覺很不錯。
回來后對這個景點相關情況趕緊補補課,也對今天的旅游做個日記。
希望這篇文章也能給準備去該景點的朋友增添些游玩趣味。
花了幾個小時把最有意思的幾個內部景致點通過一個一個故事給逐個講述了下,剩下的小項目到現場簡單看下項目介紹基本就能清楚了。
另外,放幾張在景點內部拍攝的照片,一起共賞。如果有時間還會再來,無論空氣還是環境,都還是很不錯。
最后改用下陶翁的詩句,“結廬在人境,地遠心自偏” 作為今天的心情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