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人說,東山是蘇州的后花園,
大概說的是那處明麗的景色,動人的風光。
我們似乎常常會忽略,
那片融于秀美太湖的古建筑,
相比之下,它們大多不太起眼,卻為東山添了不少韻味。
這個周末,我們不如一起去那些古建筑里走走瞧瞧,
感受一波古韻至美。
?
潛心畫棟亦雕梁, 恍如隔世散古香。
時光仿佛已倒轉, 孔孟入室已登堂。
?
『雕花樓』
?
說起東山的古建筑,
雕花樓可以說是存在感超強,
那“無處不雕,無處不刻”的印象深入人心。
工匠們以高超的技藝,
賦予了那些原本平平無奇的木石磚瓦以鮮活的生命力。
那些精美的圖形,古拙的人物,
似乎帶著些不為人知的寓意。
透過歲月的塵埃,
這些手工雕飾蘊藏了多少故事,
不知我們能從每一棟木石磚樓,每一扇雕窗里看到幾分。
它們好像有種魔力,
總讓人流連在逝去的時光里,
凝眸駐足,細細品味……
?
『陸巷古村』
?
“雕欄玉徹應猶在,只是朱顏改?!?o:p>
時間抹去了人的痕跡,
卻很難消磨掉,
存留在古建筑里的那份人和事的羈絆。
陸巷古村里,滿目的青磚灰瓦,精巧的飛檐雕壁,
每一座粉墻黛瓦,每一扇細刻木門,
記載了院落里的人事浮沉,
銘刻了過往的興亡晨昏。?
看著巷子里那立著的明代三牌坊,
“解元”、“會元”、“探花”,
被高高地刻在抬頭才能瞧見的地方,
翹檐高筑,雕花環繞,
便可想見當年明相王鏊的綽約風姿了。
悠悠的光,透過鏤空的窗,
映在有些斑駁的墻面上,
仿若也透出了些門內門外的滄桑過往。
那一道道的“紋路”,
靜靜地等待著人們去聆聽、去解讀。
?
『啟園』
?
小編很喜歡那座立在太湖畔的御碼頭,
遠觀有江南艷絕的秀麗,
近觀卻顯得格外大氣磅礴。
石獅兩側端坐,牌樓聳立,
一條長長的石板路筆直平整,
慢慢走向盡頭那座小亭,
兩邊湖水波瀾不止,偶爾反射一些光到身上。
就這樣一直走,
有種可以抵達太湖深處的錯覺。
角亭那飛起的翹檐直沖云間,
帶著氣吞山河的氣勢。
亭下,經歷過年歲的風吹雨打,
腳下的地面早已顯出無法隱藏的深深淺淺,
這也是歲月為它戴上的勛章。
再回過來看看啟園的園景建筑,
飛檐、斗拱、藻井、雕花、垂花與槅扇,
古建筑里總是少不了這些的。
?
飛檐翹角的弧度,斗栱的優美壯觀,
藻井的博大崇高,雕花的細致精美,
垂花的美輪美奐,槅扇的空靈通透,
不知當時的匠人是如何有了這些小巧思的,
將它們設計得這般精巧迷人。
?
『紫金庵』
?
一座古剎,幽靜,雅致,
隱在淺淺翠色山林中。
黑瓦層疊,一重接著一重,
黃墻中和了墨色的深沉,愈發禪意。
庵內有泥塑彩繪羅漢若干,
色彩絢麗,濃墨重彩之下,
精神超忽、呼之欲活。
似是與黃墻相呼應,
庵內許多裝飾造型都涂上了黃,
龍形裝飾在藍天和紅燭的映襯下,
顯得分外莊重而神圣。
細聽還可聞銅鈴陣陣,梵音渺渺
交織著香火氣。?
那棵古銀杏在寒風中依舊亭亭如華蓋,
四面的黃垣墻與金燦燦的銀杏葉交相輝映,
那是季節帶到人間的禮物。
?
出來游玩可不能少了吃的,
陸巷古村的白玉方糕清香甜糯,
雕花樓食府的山浪小吃則是讓人回味無窮。
?
若覺得還是意猶未盡,
還有如夢似幻的雨花勝境,古色古香的楊灣古村,
也可以上遺世獨立的三山島走一圈。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