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分天成三分雕”,前天(10月22日),栩栩如生的根雕藝術展在平江路金谷里藝術館展出。展覽中,既有古樸壯闊的“一帆風順”,也有自由自在的“魚”、霸氣昂首的鱷魚“河霸”,還有頗具意境的“荷塘秋影”,吸引了平江路上的眾多游客前來“打卡”。
樹根,形態旖旎多姿,被人們稱為“大自然寫在地下的詩行”。經過人為的藝術加工及工藝處理,樹根能體現出人物、動物、器物等造型,使之成為一件藝術品,這種因材施藝的樹根作品被稱為“根雕”。
本次根雕藝術展的創作者王良、王軼來自姑蘇區平江街道香花橋社區,父子二人常年奔波于崇山峻嶺,去發現挖掘那些具有獨到造型的坯根,并經過反復揣摩、思考設計,創造出了一件件巧奪天工、妙趣橫生的藝術作品。王良說,一件好的根雕藝術品要經過選材、構思、脫脂處理、去皮清理、脫水干燥、定型、精加工、配淬、著色上漆等步驟,才能使枯木斷根變廢為寶,創作出形態各異、含蓄典雅、集“奇”“巧”“美”特點于一體的藝術佳品。此次展出,他們從數百件作品中精心挑選出二十多件精品,其中不少作品曾獲國際根藝博覽會金獎、第二屆中國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二等獎、第三屆中國根藝展三等獎等獎項。(摘自:蘇州日報,記者:王可,本站編輯:咨詢中心趙詢)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