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是什么樣子的呢?有人說,她是一幅畫卷四季旖旎,繾綣盛放繽紛有人說,她是動人的樂曲或婉轉或高昂,奏響古鎮的風情我說,同里也是一本“故事書”一個個繽紛故事,鑲嵌著歷史引人想要細細探尋。
01 急中生智 “拆字計”,“富土”巧變為“同里”
相傳由于同里富足,人們便把這塊土地叫做富土。隋煬帝在位時,貪圖享樂,不理朝政,國庫日漸空虛。于是他便下御旨,要“富土”之地每畝加交皇糧三斗。恰逢那年“富土”也遭少有的災荒,老百姓們不愿多交,有位叫金秀才的便想出了改名的辦法。
后來收繳公糧時,他們不多交,于是遭到質問:既然是富土,為什么不多交?同里的人們解釋說,這里不叫富土,而叫同里,是人們訛傳了。漢字過去是豎排的,富土二字,是將“富”字的一點抹去,將下面的“田”和“土”連成一個“里”字,上面的“富”字就成為了“同”字。從此,“富土”這個地名就變為“同里”了。
02 古典浪漫主義的重新演繹,千年佳話珍珠塔
明嘉靖年間,南京道監察御史陳王道做官清正,為人正直,其有一女名喚翠娥,生得如花似玉,知書達理。
家道中落的方家留存的唯一血脈方卿奉母之命,來御史家叩見姑父姑母,為求得些許盤纏,以便靜心苦讀求取功名。然而他的出現令其姑母方氏感覺大失體面,于是將他狠狠刁難羞辱了一番,并逐出后花園。陳翠娥聽說此消息,不由為乃母之行為大感羞慚,且同情表弟家道中落而又苦心求學之志,于是將祖傳之寶“珍珠塔”一座藏在干點心盒內,贈與表弟,以贖其母之過錯。陳御史知道方氏所作所為后,狠狠數落了方氏,在九松亭追上方卿并允諾將女兒翠娥終身許配于他。
三年后,方卿高中狀元。他喬裝改扮成道童,前往姑母家。在蘭云堂內方卿借唱道情之名將其姑母數落一番。最后官轎駕到,方卿重整衣衫,拜見了姑父姑母,與翠娥小姐喜結良緣。
03 憶當年感慨往事,鐫刻在崇本堂木窗上的愛情
清末年間,同里鎮上出了個沈秀才,才華橫溢,風流倜儻。有一日,沈秀才到羅星洲去游覽,與前往進香的錢家之女錢春花一見鐘情。第二天,沈秀才就托媒到錢家提親。錢老爺嫌沈秀才家窮,不允親事,說若要配他女兒,要有兩個條件:一是門當戶對,要有錢財;二是錢家招女婿,要改為錢姓。
三年后,有個姓錢的年輕米商,派人到錢家提親。錢老爺聽說此人生意做得很大,且與自己同姓,便滿口答應。錢小姐十分氣憤,既氣父親嫌貧愛富,輕率答應這門婚事,又氣沈秀才無情,幾年來杳無音信。待到拜堂時,錢小姐驚喜萬分,原來新郎官正是當年的沈秀才。
后來,錢家翻建住宅,取名崇本堂。沈秀才想起當年與錢小姐相會的往事,感慨不已,遂特地叫人把《西廂記》里的故事刻在崇本堂的木窗上。
04 跨越六十年的新生,羅星洲傳奇
很早以前,羅星洲上已建有寺廟,廟前立有一石碑,由名匠雕鑿,上刻“羅星洲”三字,乃鎮廟之物。有一年,發生兵事,羅星洲被付之一炬,鎮廟石碑也不知去向。
時光流逝,60年后的一個早晨,一位漁民在羅星洲附近的湖里撒下漁網,可怎么拉也拉不起來,就叫上家人一起,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將網拉起,定睛一看,居然是一塊石頭。他們把石頭弄到岸上,刷掉表面的青苔,請人識辨,原來正是那塊失蹤60年的鎮廟石碑。鎮廟石碑重見天日,古鎮百姓奔走相告?!傲觑L水輪流轉”,這也許是佛之真理吧。
05 心急吃得了襪底酥,相遇與宋孝宗相關的美食
相傳宋孝宗來到錦溪,由于旅途勞累,國事纏身,胃口全無,吃啥都沒有滋味。
心急之中陳妃找當地的百姓為夫君做些點心。因為心急,使得做出來的餅呈腰子狀。宋孝宗醒來看到案幾上擱著一疊襪底,心想愛妻怎么還有閑暇縫襪底?陳妃見宋孝宗醒來,連忙送上酥餅。宋孝宗這才恍然大悟,感到肚中饑腸轆轆,就大口吃了起來,想不到味道比宮中的“東坡餅”還要香,還要酥,就問愛妃這是什么餅?陳妃就開玩笑地說,既然夫君說它是襪底,那就叫它襪底酥餅吧。襪底酥由此得名。
換個角度識同里,從傳說中了解古鎮豐富多彩的歷史,關于同里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
|
|
|
|
|
|
|
|